大明风华(六朝纪事)第20章 回眸

查看目录    直达底部

 
    次日再次开战,从辰时一直打到未时,互有胜负。
 
正在相持不下之际,大风骤起,尘埃蔽天,咫尺之内目不见人。
 
帝师乘风冲杀,燕军大败,朱棣只领着数百兵骑逃回德州。
 
而混乱中,朱棣身中两箭,但并不在要害之处,原本以他的体质,算不得什么,只是长期压抑在胸口的闷气和失意,与箭伤交会在一起,以至于急火攻心,愈演愈烈,竟然高热不退,伤势恶化。
 
于是身边兵士抬着他四处寻医,无奈,德州百姓都厌恶燕军无端挑起战事,不愿相帮,万般无奈之下,只得来到城中一所寺院,想着出家人定会出手相救。
 
结果在这里,偏偏遇到来此处上香的她。
 
她命人将朱棣抬回府中,请来父亲为他医治,而她的父亲正是当日在军中赠药的胶东医林圣手,董孝孺。
 
在他的妙手之下,朱棣的伤势日渐好转,然而心事仍然沉重,有天夜里,辗转不能寐。
 
于是披衣坐起夜观星宿,心中暗自思量,不知前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。
 
耳边幽幽地忽然传来一阵琵琶曲。
 
循着曲子走至东跨院,只看见窗子前一抹丽影独自弹奏琵琶。
 
此时曲音一转,由原本悠扬、和缓的曲调转为激昂之音。
 
朱棣感觉仿佛置身于两军决斗的战场,律动天地,瓦若飞坠。
 
 
 
    有金声、鼓声、剑弩声、人马辟易声,悲凉、慷慨,大气磅礴、气势感人。
 
朱棣不由自主地出言赞道:“好”。
 
此时曲音一歇,窗子前丽影一晃儿:“何人?”“燕军将士!”朱棣直接答道,全是一时的反应,也非隐晦。
 
“哦?”那声音一沉,立即走出房门,朱棣这才得见真颜,原来恩人就是这位姑娘,立即双手抱拳:“多谢姑娘前日仗义搭救!”她不笑反怒:“谁让你来谢,伤刚好了些,不好生休息,就出来走动,要是动了伤口,又该如何?”那时的她不过十四五岁年纪,脸上没有一般女子的羞涩之态,反而一派天真,全是发自内心的关怀。
 
朱棣心中一暖,不由坦白说道:“众人都避之不及,姑娘乃是一闺阁女儿,为何能仗义相救?”那女孩儿眼波微转:“什么燕军,官军?与我何干?我只知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有人在我面前死去!”朱棣听她此言,一时心事沉重,竟不知如何回答。
 
 
 
    那女孩儿又问:“为何不好生养伤,夜凉露重,跑出来做什么?”朱棣此时亦觉唐突,又想到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,何必闪烁其词,故直抒胸臆:“当日燕都起事,实属无奈,如今久战不下,心中烦闷,一时间被曲音所引,不知不觉走到此处,打扰了姑娘,实在抱歉!”“将军不必烦闷,岂知迷雾散去,胜捷即在转瞬间!”虽然明知道那女子是有心安慰,朱棣还是感觉心中一热,刚待开口再说。
 
只听前边院子已然有脚步声临近,有仆人提着灯笼匆匆而来,后面紧跟着一位老者低声喝道:“何人深夜造访?”待走到近前,朱棣一看,那老者竟然就是前日赠药之人。
 
于是深施一礼:“多谢老人家搭救!”那老者细细端详,认出他来,于是也不推辞,面如常态,揖手回礼:“不敢当,医者本当如此,只是夜深了,还请早些休息吧!”朱棣面上一窘,点头称是,退了出来。
 
待第二日醒来时,那位老者已然带着女儿去外乡投友了,家中仆人奉上药材、银两和衣物,似有送客之意,朱棣自然明白,在这种情势下,他们能如此相待,也实属不易,于是等伤势好转后,立即启程。
 
 
 
    事情果然如那女子所言,机会就在一夕之间来临,南京皇宫里的一个受到贬斥的太监前来投奔,送给朱棣一份大礼。
 
这个太监的到来,打破了朱棣与建文帝之间的动态平衡,朱棣面前立即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。
 
如果不是这份礼物的到来,朱棣估计还会继续与盛庸、平安等人纠缠下去,纵使不败,获胜的希望也很渺茫。
 
这份礼物是一份关于南京城的情报,这个太监对朱棣讲,南京城守备空虚,燕王如果直奔南京,必能一鼓而下。
 
姚广孝也劝朱棣勿攻城邑,绕过山东,直趋金陵,必可成功。
 
果然从此计,朱棣取得了帝都,也得到了帝位。
 
然而当一切归于宁静太平的时候,他翻回头再来寻找当日的那位丽人时,却已经人去楼空,唯有独自追忆,黯自神伤了。
 
“怎会是她?”当朱棣从前尘往事中收回思绪,那曲音早已停了,如今宫室千间,让他如何去寻,只有急召首领太监马云,仔细叮嘱悄悄查访宫中善弹琵琶之人。
 
就在此时,静雅轩中,若微怀抱琵琶,怔怔地发着呆。
 
刚刚自己从权妃宫中出来,就被太子妃宫中的大宫女慧珠唤了过去。
 
太子妃面上极为和缓,但是说出的话,却依旧硬生生刺痛了自己。
 
太子妃并没有多作铺垫,而是直接问道:“去权妃那儿了?”若微点了点头。
 
 
 
    太子妃一脸肃然道:“权妃圣宠正隆,越是如此,我们越要敬而远之,若微,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,名为咸宁公主伴读,但是这宫中上下都知道,将来你是要配给基儿的,所以你的言行与好恶都代表着东宫,你明白吗?”若微没有说话,只是茫然地点了点头,第一次郑重地跪下。
 
这时她才知道,原来一切都是浮华虚梦,在这宫里,只有局势成败,没有什么个人的欢乐与偏好。
 
太子妃点了点头,虽然心中不忍,但是身负教导未来储君妃子之重任的自己,还是要这样无情地提点她,让她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做独善其身。
 
若微小心翼翼地行礼,告退,随后才回到自己的静雅轩中,心中的愁苦无法排遣,抬头看到挂在墙上的琵琶,随即取了下来,信手而弹的就是那首磅礴大气的《十面埋伏》,一曲弹罢,更觉得索然无味。
 
而此时天气突变,刚刚还是晴空万里,顷刻间大雨已至,推开窗子,雨水立即潲了进来。
 
闻到的是雨水落入泥土中带来的清新之气,不知怎么的,若微的心情在这个午后突然变得很低沉,她伸出手,任雨水落在自己的手心上,片刻间汇成一汪,然后又溢了出去。
 
是啦,若微想起,在权妃宫中,朱棣不经意间的那个眼神儿,让她忽然有些害怕。
 
 
 
    那眼神透着一股阴狠与暴虐,还有一些说不清的情绪,而他望着福姬时的那种欲望,居然让人有一点点厌恶。
 
天子,这就是天子的宠幸。
 
后宫,这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。
 
而权妃,或者说是太子妃,王贵妃,以及今天柔仪宫中所有的妃嫔才人,有谁的笑容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呢?若微心中暗暗发狠,如果有一天,自己能够主宰这后宫,偏要我行我素以真性情去生活,绝不要这样的委屈与压抑。
 
“殿下,这么大的雨怎么还过来了?”外屋响起阵阵脚步,同时是紫烟的一声惊呼。
 
“姑娘,殿下来了!”湘汀掀起珠帘,若微走到外间,看到身上已然淋湿一半的皇长孙朱瞻基,和他身后因手执雨伞而全身淋透的小太监善才。
 
“湘汀姐姐,快带小善子下去把湿衣服换了,当心着凉!”若微一脸关切,催促着湘汀。
 
“不妨事!”朱瞻基不明就里,反而开口劝道。
 
 
 
    而若微却一反常态,面上微怒,当下便冷冷地说了句:“是的,奴才的身子自然是不值什么的。
 
”说罢,一扭身回了里屋。
 
朱瞻基不明不白突然遇到这样一顿抢白,立时愣在当场,而小善子则机灵地眨着眼睛,接过紫烟递上的手巾,走上前俯下身子为朱瞻基轻轻擦拭半湿的袍子。
 
 
 
    朱瞻基推开小善子,转而问紫烟:“你家姑娘怎么了,前晌还好好的,听母妃说今日在柔仪宫中饮宴,讨得皇爷爷很是开心,我这才过来瞧瞧,现在又是怎么了?”紫烟与湘汀对视一眼,未敢开口,最终还是湘汀老道,从旁劝着:“也没什么,就是宴会结束以后,姑娘去权妃宫中稍坐了一会儿,后又被太子妃传去回话,回来以后弹了会儿琵琶,奴婢觉得,可能是曲子有些悲怆,姑娘如临其境,独自伤神罢了!”“哦?”朱瞻基仿佛有些明白了,自小被皇祖母,朱棣的徐皇后带在身边,从懂事起看到的就是宫中的妃嫔争宠,捧高踩低,所以湘汀饶是说得再隐晦,他此时也参透了七八分,于是点了点头,说道:“你们下去吧!去给小善子换身衣服!”“是!”紫烟与湘汀等人退下。
 
朱瞻基挑起珠帘,却并不迈步入内,只笑着问道:“妹妹,我能进来吗?”若微头也不回,说了句:“这是你家的宫殿,去留随意,何苦问我?”朱瞻基面上虽然有几分尴尬,但还是走了进来,悄悄坐在若微边上,仔细端详着她的神色,看她虽然粉面含愠,似怒非怒,只是眼中分明有些发红,心中不由一紧,连忙问着:“怎么了?说来给我听听,也许能为你排解一二!”若微半晌不语,拿过琵琶,轻起手,随意而弹的就是《汉宫秋月》,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
 
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
 
不仅曲音如珠,若微眼中的泪水也如珠似玉般一同滚落下来。